专业的实盘配资平台 694人才能进去1个,中核集团对毕业生究竟有何魔力?_简历_岗位_高福利
有人形容高考如百万大军过独木桥,如今毕业生有百万简历投向中核集团。
近日,中核集团春招收到近120万份简历引发全网热议,中核1730个核心岗位公开校招,竟然收到了超百万份毕业生简历,这样的场景恐怕世所罕见。
有官方媒体统计,202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约为1222万。也就是说,仅中核这一家央企,就吸引了全国近10%的应届毕业生,几乎是千里挑一。
120万份简历是什么概念,如果是纸质简历,若按普通简历平均2张A4纸计算,共计240万张,常见的A4纸克重为70克/平方米或80克/平方米,70克/平方米的A4纸每张4.366克,80克/平方米的A4纸每张约4.987克,对应的240万张的重量分别为10478千克和11968千克。
展开剩余87%当然现在的简历以电子简历为主,一般来说一位HR阅读简历的时长在1分钟到2分钟,以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,每天大概能阅读简历的上限为480份,按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,每月能阅读完10560份简历,一年差不多能阅读简历约12万份,中核集团的120万份简历需HR不间断阅读十年才能完成。
120万份简历最终只提供1730个职位,竞争比例为694:1,要知道最近三年(2022年至2024年)公务员录用比例不过是46:1、41:1和57:1,中核集团的录用比例是公务员录用比例的2倍以上。同时中核在简报中披露共计吸纳了42.5万名应征者,说明这些应征者中允许一人投多个岗位。
或是感受到舆情风向有变,很快中核集团删除了相关喜报,并回应称,春季招聘预计录用人数为8000人。“每位学子可以平行投递20个岗位以期实现岗位需求与人才特长、意向的精准匹配”。同时还称,“我们始终坚持认真对待每份简历。不辜负每位学子对我们的认可和信任”。
八险两金的吸引力?
中核集团全称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,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500强,是500强中唯一一家全产业链核工业企业,目前资产规模约1.4万亿元,拥有18万名员工,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,是国家核科技工业主体,连续19年国资委考核A级。
当询问DeepSeek“中核集团为何能吸引众多毕业生”时,DeepSeek这样回答:“中核集团凭借国家背书(如核电‘走出去’战略)、高福利(如‘八险两金’【含商业保险、绩效奖金】等)、强发展潜力(提供系统性培训、职业导师制度及内部轮岗机制,助力新人快速成长等)等,成为毕业生眼中的‘理想雇主’。”
公开资料显示,中核集团校招本科生年薪14万-29万元,硕士16万-36万元。社招岗位年薪跨度大,专业化公司部分岗位年薪25万-32万元;高端技术岗位(如“星原计划”)起薪30万-60万元/年,特别优秀者薪资无上限。博士学历平均年薪约21万元,科研类岗位薪资显著高于其他类别。同时中核集团还有优厚的年终奖,平均年终奖约5万元,部分单位根据绩效可达更高水平。
以校招本科年薪的下限14万元计算,平均每月薪资1.17万元。智联招聘相关数据显示,2025年春季校招本科平均起薪8700元。3月22日下午,“百万英才汇南粤”2025年深圳大学春季校园招聘会在深圳大学举办。本次招聘会共有100家用人单位带来2188个优质岗位,岗位平均月工资近8500元。中国人保今年春季校招的年薪为10万至15万元,年薪下限为10万元,平均月薪为8300元,中核集团的薪资明显更有竞争力。
据公开资料显示,在福利待遇方面,中核集团(比如子公司中核四0四)给求职者开出了八险两金。除五险一金外,额外包含企业年金、补充医疗保险、雇主责任险、大病医疗险等,全面覆盖医疗、养老及意外风险。公积金缴存比例达12%(单位与个人合计),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其部分子公司提供“七险两金”(如补充养老险)。新员工还可获安居补贴、一次性人才补贴1万-10万元,科研人员享有专项科研经费及安家费。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日常福利,包括餐补、高温补贴、节日福利(如购物卡、礼品)、差旅补贴、租房补贴等,针对异地员工还提供人才公寓。
资深人力资源高培表示,目前在劳务市场国内五险一金刚刚全面普及,能够提供八险两金的企业几乎都是清一色国企央企,“大型国企与央企因规模较大,经济实力雄厚,才能为员工提供更为全面的福利保障,如国家电网、中国烟草总公司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、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,几乎都是中字头的企业。部分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,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,也会提供包括八险两金在内的丰厚福利,但比例偏低。”
招聘是否地域失衡?
中核集团的120万份简历中,东北、西北地区岗位投递量不足6%,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薪岗位占比高达78%,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央企也难以解决就业市场的区域分化难题,地域失衡问题或依然存在。
从中核集团的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出,他们本次春招覆盖全国10座城市、14所顶尖高校,联动成员单位百余家,总体释放1730个核心岗位。东北地区高校和城市并非招聘重点。招聘信息中没有披露具体哪些高校和城市,但此前中核集团提到参与招聘的单位包括中核运维、漳州能源、辽宁核电、海南核电等,这些单位分布在多个省份,可能对应不同的城市。比如辽宁核电可能在辽宁,海南核电在海南,江苏核电在江苏,三门峡核电在河南三门峡市。
3月11日中核集团走进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招聘,4月1日在南华大学举行了招聘会,南华大学位于湖南衡阳,相关足迹表明中核集团招聘涉及上海、江苏、北京、广西、四川、海南、湖南衡阳、河南三门峡、辽宁等,东北地区仅有辽宁,除了上海交大、南华大学已经确定,江苏可能有南京大学或苏州大学,北京有清华、北大等顶尖高校,广西可能有南宁或桂林的大学,四川可能是成都的高校如川大、电子科大等。相关信息并未披露东北地区的高校。
一位辽宁某高校的应届生透露“东北的核工业单位数量少,而且薪资比南方低两三千,同学宁愿去南方卷也不留本地。”比如位于黑龙江的中核某子公司,虽承担重要核工业任务,却因地理位置偏远、配套资源不足,难以吸引年轻人才。一位中核HR透露:“东北岗位的简历筛选通过率其实更高,但主动投递者太少,甚至需要从其他地区调剂。”
中核集团在回应中强调:“每位学子可投递20个岗位以实现精准匹配”,但这一机制或未根本解决问题,有求职者抱怨称:“系统推荐的东北岗位多是偏远地区的技术岗,职业发展空间有限。”相比之下,北上广深的研发、管理类岗位更受青睐,即便竞争激烈也趋之若鹜,这也是全国就业市场的真实写照。
业绩增长是吸引人才的基本盘
中核集团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,2024年中核集团全年利润同比增长5.8%,连续19年获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。其中中核国际和中国核能科技以及中核钛白为核心子公司。
4月7日收盘,三大核心子公司股价均大跌,中核国际股价跌幅5.29%,最新市值7.876亿港元;中核科技股价跌停(跌幅10.01%),最新市值60.66亿元;中核钛白股价跌幅也高达9.93%,最新市值154.5亿元。三大核心子公司的总市值约为223亿元,这和中字头国企动辄数千亿元的市值相比,或明显偏低。
2024年中核集团核心子公司的业绩表现非常亮眼,中核国际2024年营收17.05亿元,同比增长216.95%,归母净利润1.806亿元,同比增长83.42%。但中核国际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与上一年相比有明显下滑,毛利率同比下滑9.15个百分点至12.72%;净利率由2023年的18.30%下滑至10.59%,下滑了7.71个百分点。这导致中核国际的营收波动较大,近四年的营收增幅分别为-83.12%、222.74%、-35.86%和216.95%,而净利润增幅则保持稳定,近四年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05.18%、3283.97%、31.51%和83.42%。
中核钛白2024年营收68.75亿元,同比增长38.98%;归母净利润5.651亿元,同比增长34.84%。2023年两项数据均为负增长,2024年业绩增长明显。和中核国际类似,中核钛白在2024年毛利率和净利率也略有下滑,毛利率由2023年的17.81%下滑至17.41%,下滑了0.4个百分点;净利率由8.48%下滑至8.22%,下滑了0.26个百分点。和中核国际大幅下滑不同,中核钛白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幅度相对较小。
中核科技尚未发布2024年财报,但在2024年前三季度,中核科技录得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双下滑。2024年前三季度,中核科技营收10.25亿元,同比下滑8.25%;净利润1.157亿元,同比下滑11.19%。而上一年同期两项数据则分别增长36.39%和208.78%。
中核集团2024年财报呈现多元化增长态势:集团整体利润稳健提升,核电项目稳步推进;子公司中核国际铀贸易业务爆发式增长,铀贸易规模:全年销售天然铀约577万磅,总收入达18.41亿港元,同比增长217%,毛利与现金流表现优异,2021-2024年毛利年复合增长率达124.7%,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334%,现金流水平持续向好。中核钛白等子公司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。这一成绩得益于国际市场开拓、资产结构优化及核能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。
优异的业绩表现,雄厚的实力,以及极具诱惑力的福利待遇,或才是120万份简历奔向中核集团的根本原因。
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、复制、传播或改编该文章,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作 者 | 无忌 专业的实盘配资平台
发布于:北京市